“从带动乡亲的‘共富工坊’,到扎根教育的‘耕读园’;从税务转型的巾帼担当,到孝老爱亲的淳朴家风……我们查田的妇女姐妹们,真正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半边天’!”提起查田镇女性群体的贡献,当地干部言语间满是自豪与敬意。2025年盛夏,循着书记关于妇女是“半边天”的重要指示,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循迹溯源,巾帼建功”实践服务团,再次踏上这片有着“五金名镇,哥窑故里”美誉的土地——丽水龙泉查田镇,开启了第十一年的实践征程。在这意义非凡的六天里,青年学子们深入基层沃土,向杰出女性榜样取经,向“五老”前辈致敬,更在童心中播撒希望的火种,于躬身实践中深刻体悟巾帼精神的时代伟力与薪火相传的永恒价值。
巾帼榜样:灼灼其华映查田
在查田镇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中,巾帼力量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周伟珍编织跨镇就业网络惠及妇孺残障,李秀英廿载耕耘“耕读园”融合古今育栋梁,蒋怡君十年锐意创新带动千人社企并立“巾帼岗”,周杏珍孝心化雨润泽数代淳美家风,郭家珍巧手创办“共富工坊”照亮弱势群体增收路……这些闪耀着时代光芒的巾帼故事,其动人之处不仅在于个体的成就,更在于她们身上所共同体现的“五共”精神内核。
为了更深入地探寻这份精神的力量源泉,实践团成员们怀揣敬意,逐一走访了这五位杰出的查田女儿。在深入采访中,成员们用心聆听她们用岁月和行动谱写的奋斗乐章,记录下那些平凡却伟大的点滴。她们动情地分享了各自返乡创业的抉择、扎根教育的坚守、产业创新的艰辛、孝老爱亲的坚持以及扶弱助困的初心。周伟珍讲述了如何以“来料加工”为纽带,连接起16个乡镇姐妹的希望;李秀珍细数了将传统文化融入“耕读园”现代教育的匠心;蒋怡君强调了女性细致韧性在推动税务服务转型和产业链条构建中的关键作用,并诚挚寄语青年“勤劳实干,方成事业”;周杏珍用日常生活的细节诠释了孝道如何升华为家族智慧;郭家珍则展示了即使行动不便,也能在家中开辟“共富”天地的坚韧与智慧。
她们的故事,共同诠释了查田巾帼精神的丰富内涵:从“京城归雁”到“共富头雁”的发展共创,廿载“耕读”的教育共兴,十年“税月”绽放的事业共担,孝心化雨成就的家风共传,以及巧手编织的成果共享。这“五共”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查田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五老风范:丹心辉映查田路
在查田镇砥砺前行的岁月长卷中,“五老”群体镌刻下不朽的精神丰碑——老战士叶春松战时守护通讯命脉、退伍投身地方建设,老党员郑法来半世纪恪守初心为民筑路修桥,老干部周绍岳弃稻运料解民困彰显公仆本色……这些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的赤子故事,其感人至深不仅在于往昔的功勋,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共同闪耀的“忠诚、奉献、担当”的精神光芒。
为了更真切地感悟这份历久弥坚的精神力量,实践团成员们满怀崇敬,专程拜访了这三位可敬的查田长者。在促膝长谈中,成员们屏息聆听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奉献诗篇,铭记下那些饱含深情的箴言。他们动情地追忆了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为民服务的点滴往事以及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的坚定信念。叶春松讲述了战时保障通讯的惊心动魄与战友深情,并语重心长地勉励青年:“学好本领,参军报国,守护和平”;郑法来回顾了协调建设交通要道的艰辛与带头捐款修桥的初衷,反复叮嘱:“恪守原则,拥护党策,永葆本色,奉献终身”;周绍岳则娓娓道出为解群众出行之急,毅然放下收割一半的稻田、奔波筹运建材的抉择,深情寄语青年一代:“接续奋斗,共绘蓝图”。
他们的人生轨迹,共同铸就了查田“五老”精神的崇高境界:叶春松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和平的守护者”的忠诚报国,郑法来“半世纪初心如磐”的无私奉献,周绍岳“稻谷可烂,民困必解”的使命担当。这“忠诚、奉献、担当”的精神,如同不灭的明灯,照亮了查田薪火相传的信仰之路,成为激励后人接续奋斗的宝贵财富。
童心沃土:薪火艺韵育新苗
在查田镇中心小学这片充满希望的园地里,实践团精心播撒的种子正悄然萌发——巾帼英雄课上,秋瑾铁骨柔情的壮烈人生激荡着赤子之心;美德绘画课中,“仁、义、礼、智、信”的画卷流淌着纯真美德;青花瓷韵课间,素白瓷盘上跃动的青蓝笔触传承着千年匠心……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其深远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形式,更在于它们共同传递的求真、向善、崇美的精神内核。
为了更有效地将这份滋养心灵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田,实践团成员们化身智慧的园丁,倾情投入到每一堂特色课程的设计与讲授中。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成员们耐心引导孩子们感悟英雄的力量、美德的真谛与文化的魅力,记录下那些闪烁着童真光芒的瞬间。孩子们热情地参与到每一个环节:在“狱中斗争”的情景扮演中攥紧小拳头,亲身感受那份超越性别的勇气与担当;围绕传统美德挥动画笔,勾勒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生动图景;于素白瓷盘上执笔勾勒青花,聆听匠人“七十二道工序,道道追求极致”的坚守故事。一堂课,一次体验,都在孩子们心中刻下了独特的印记。
这些浸润心灵的课程,共同构筑了查田“薪火童心”的育人维度:巾帼英雄课铸就爱国求真的信念基石,美德绘画课绘就崇德向善的心灵底色,青花瓷韵课深植文化崇美的传承基因。这“求真、向善、崇美”的精神追求,如同清澈的甘泉,滋养着查田新一代的成长沃土,为未来积蓄着蓬勃的力量。
沃土深耕:校地携手谱新篇
循着陶片与匣钵的无声指引,实践团成员甫一踏入溪口瓦窑垟遗址,便仿佛叩开了尘封千年的窑门,一场追寻哥窑文化源流的时空对话于此悄然开启。专题座谈会上,学者们围坐畅谈,话语间流淌着哥窑历史的深邃长河,精妙绝伦的独特工艺在字句交锋中渐次明晰,其厚重底蕴与不朽智慧令人心驰神往。管理员周启平先生如数家珍,引领着求知若渴的目光。博物馆珍藏的件件古瓷,釉色温润如玉,开片纹理如冰似裂,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内敛而坚韧的莹莹古辉,无言诉说着泥与火的涅槃传奇。深入龙窑遗址腹地,足踏斑驳的窑砖,指尖轻抚沧桑的窑壁,那曾灼灼燃烧的窑火温度,那凝聚了无数匠心的古老智慧,仿佛穿透时空,在斑驳的遗迹上低吟浅唱,每一道痕迹都烙印着文明的沧桑印记。
行程尾声,一场庄重的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遗址旁圆满举行。这枚崭新的牌匾,不仅镌刻着校地携手的坚实承诺,更似一捧饱含希望的薪柴,郑重地添入那传承千年的文明炉灶,让生生不息的哥窑之火,得以在年轻学子的心田播撒火种,接续那古老而璀璨的文明之光。
一盏灯,能照亮一方庭院;一团火,可温暖整个寒冬。十一年接力,浙财大财税学子的足迹深深印在查田的土地上。他们倾听巾帼“五共”力量的铿锵足音,感悟“五老”丹心为民的赤诚情怀;他们在孩童清澈的眼眸里点燃求真的火苗,播撒向善的种子,描绘崇美的图景。从“共富工坊”的巧手翻飞,到“耕读园”的书声琅琅;从青花瓷盘上的童心笔触,到龙窑遗址前的肃然起敬——每一步丈量,都是青春的誓言;每一次实践,皆为薪火的传递。当青春的力量融入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洪流,查田的故事,便在新一代的接续奋斗中,续写着更加壮丽的篇章。